“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事业的关注与思考,成了各级文博机构在新时期开展工作的明确指引。
为推动大运河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弘扬,积极探索数字化成果在系统管理、文物监测保护、公众教育、展陈展示等方面的应用,近期,市园文局直属单位——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开展拱宸桥建筑考古研究与复原性展示项目,对拱宸桥进行全方位三维数字化,为考古研究、教育开发、公众展示等,提供较准确的三维模型与科学数据等,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同时,也为杭州积极探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建设提供“杭州样板”。
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
拱宸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东、西向横跨大运河,为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的三孔薄拱薄墩联拱桥。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拱宸桥浓缩了近代杭州百余年民族工业发展历史,是拱墅区的政治、商贸、文化中心,也是京杭大运河上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点,它是历史、经济、文化的区域象征,也是运河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强有力的实物佐证。”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拱宸桥虽有较为详细的“四有”档案信息记录,但其档案的丰富与细节详细程度仍有需要完善之处。
用最先进、可靠的技术和方法对其本体的全面信息进行记录,全面的信息记录就是最好的保护手段之一。上世纪末开始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数字化技术,经过多年实践,已完全可以胜任相关石质文物三维信息高保真全息记录的技术要求,而浙江大学是国家文物局设立的石窟寺文物数字化重点科研基地,自主研发的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
2018年底,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数字化保护项目,计划对拱宸桥进行全方位三维数字化,可以为考古研究、艺术研究、历史研究等领域提供较准确、科学的数据,也可以为系统管理、文物保护、公众教育、展陈展示等提供真实可靠的三维模型与正射影像图数据。“我们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工程管理负责人黄硕说。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所有数据需要保持一致,例如,桥面的干湿度、天气光线等前后需差不多才行,所以光凑天气就花了好几个月;拱宸桥是大运河的明星,正常光线下,人流量一直很大,要采集没有人流的桥面那真是费尽苦心。”黄硕说,最后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无人机、相机等多种设备,花了近半年时间采集了一万多张照片,然后用软件处理,才完成360°全景图像数据采集。
据悉,目前项目已完成拱宸桥的现状信息全面调查并形成桥梁结构调查报告;完成江南地区其他类似桥梁湖州潘公桥的现场调查,开展嘉兴长虹桥的调查;开始绘制拱宸桥结构CAD图及桥梁结构三维模型制作。预计整个项目将在9月底完成。
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建设的“杭州样本”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通知,其中对“推进信息化与文化相融合”有要求:推动大运河文化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深度融合,将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多样性、个性化的系列文创产品,增强文化创造活力。
“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文化遗产的展示水平,构建虚实结合的文化遗产知识性旅游产品,是重要手段,也是工作重点。”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本次拱宸桥三维数字化保护项目,就是杭州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推进数字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探索。“未来,我们还将继续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手段,为后续大运河沿线遗址提供杭州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杭州正在开展《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空间专题研究》。据介绍,该研究将提出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目标定位,构建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体系,并以大城北地区为例,对四类主体功能区进行边界划定、提出科学建议,为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杭州样本。
接下来,市园文局将继续围绕省市委部署要求,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实践范例贡献杭州园文力量。(记者 熊艳)
热门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